2018年2月,中国军队中一个崭新的机构——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连同此前成立的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立起了军事科研工作的全新顶层架构。军事科学院重新调整组建,以军事科学院为龙头、军兵种科研机构为骨干、院校和部队科研力量为辅助,我军全新的科研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军在科技强军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表明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战略地位的认识上升到新高度。习主席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把科技创新这个强大引擎发动起来。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进步不仅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发展走向,全方位根本性地推动着军事发展进程。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支撑军事斗争的主要科技,冷兵器时代是青铜冶炼、铁器铸造,热兵器时代是火药、火器制造,机械化时代是内燃机、电力,信息化时代是计算机、通信。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创新,都开启了一场新的军事变革,而每一场军事变革都把军事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时代。
科学技术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战斗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科学技术不是战斗力构成的独立要素,但它始终以各种方式和形态融入并凝结在战斗力各要素中,极大地促进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从人的方面看,在军人“体能-技能-智能”的发展链中,科技素质越来越构成其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军事技能,连武器装备也操作不了,更别说能打仗、打胜仗了。从武器装备方面看,其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物化表现,科学技术已成为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倍增器”。从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面看,科学技术催生新的军事理论,促使军队体制编制不断调整变革,是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最佳结合的“催化剂”。总的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推动旧战斗力体系要素消亡和新战斗力体系要素构建的主要力量,大大缩短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周期,促进新质战斗力的飞跃。
科学技术对现代战争胜负的影响日益上升。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主要大国都把夺取科技优势作为谋求军事优势的战略举措。大国军事博弈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技术上的颠覆和反颠覆、突袭和反突袭、抵消和反抵消。有些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影响将是颠覆性的,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战争攻防格局。我们正处在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强军兴军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交汇期。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我军建设发展。必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把国防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努力把握军事发展主动权、未来战争制胜权。
习言习语
▶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支军队,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
▶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
▶自主创新这口气一定要争,这场仗一定要打赢。
42.如何理解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
2020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举行战略管理集训,这是我军首次以战略管理为专题组织的高层次、大范围集训活动。一个多月后,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主席明确指出,要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战略素养,健全制度机制,畅通战略管理链路,实质性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把加强军事管理摆在战略位置,积极构建新型军事管理体系,开启新时代我军管理革命新进程。
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管理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一支军队,理论指导再好,武器装备再好,战斗人员再多,如果管理一团糟,各项要素不能集成发挥作用,也是打不了胜仗的,甚至可能是打不了仗的。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于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给前线陆军运送的约4万个集装箱,由于管理不精细、保障不精准,许多物资类别、收件信息不明,只得将其中2万多个重新打开清点,直到战争结束还有8000多个集装箱没有打开。现代战争实践充分证明,随着军队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专业分工更加精细,军事行动的系统性大大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挥管理在军队作战、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军事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军事管理革命的目的是提升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军事管理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其实质就是要把所有军事单元和要素有机整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战斗力的生成效能。管理粗放是长期制约我军建设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我军建设正处在换挡加速、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加上改革后建设管理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健全以精准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是加强军队科学管理的必然选择。以效能为核心,内在要求一切管理实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增加战斗力有效供给。以精准为导向,就是要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把精准原则贯穿管理各方面全过程。我军在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中,对传统管理方式实行根本性变革,从战略管理、军费管理、组织编制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部队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举措,目的就是要形成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国防资源使用效益和军事力量建设运用效能。
军事管理必须紧紧扭住战略管理这个枢纽。战略管理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最高层次的管理,是管全局、管长远、管大事的宏观管理活动,从顶层上规划和设计军事资源的投向投量。战略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效益。当年我们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搞成了“两弹一星”,花的钱比外国少得多,效率却很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了这项工作,探索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战略管理机制。今天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新的战略管理体制立起来了,但相关制度机制还不完善,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打通“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的战略管理链路。其中,需求是牵引,明确作战能力指向和要求;规划是主导,决定建设目标任务和资源配置;预算是关键,是规划计划的“经费版”;执行是重心,是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对资源投入的运用;评估是支撑,是对建设质量效益的衡量。通过完善战略管理链路,使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成为我军建设的刚性约束,形成顺畅高效的战略管理闭合回路,推动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